←回上一頁

風流人物來開趴》人文初祖 黃帝軒轅

2023-04-28 00:00  作者 / 曹若梅

圖/ 翻攝自華人百科圖/ 翻攝自華人百科

美國前總統隆納德雷根,在1982年的中國農曆新年發表談話,祝福全世界的華人新年快樂,並且強調,中國有悠久的4690年歷史。雷根所說的4690年,是從何算起呢?原來,他是以當年的1982,加上西元前2698,就等於4690。而西元前2698,正是中華民族共同始祖:黃帝軒轅氏的年代,也是考古文明的新石器時期。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曾說:「百家言黃帝。」可見黃帝在先秦和漢初,已經備受尊重。司馬遷在陝西橋山一帶走訪探察,將黃帝列為《史記·五帝本紀》中的五帝之首,其中寫道:「黃帝之父是少典,本姓公孫,居於軒轅之丘,所以稱軒轅氏,成長於姬水畔而姓姬。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從以上的敘述中,讓我們了解,黃帝從小與眾不同,具有聖德大智,15歲就成為有熊國的首領,位置大約是今天的河南。

黃帝對地方展開治理,對人民展開教化。出土於山東的「漢代武梁祠石刻」,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留有目前時間最久遠的一張黃帝圖像,其中很清楚的顯現,當時已有冠冕,各種服飾,交通工具、車馬,各式農具,以及鑿井技術,象徵著人類的生活,由漁獵採食進入到農耕定居。

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偉大的文化,必定有一個偉大的開端。」黃帝的時期,就是中華文化的開端,具備上述的創制發明,所以黃帝也被稱為是「人文初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此外,黃帝時期還有許多其他的重要發明,例如他的正妻嫘祖,就發明了養蠶取絲,教導婦女們分工協力,製作衣帽,不再以樹葉蔽體,從此告別原始蠻荒。嫘祖母儀天下,後人尊封她為「先蠶娘娘」。依照《周禮》記載:「天子親耕,王后親蠶」,就是藉由下田耕作以及親蠶大典,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也鼓勵人們勤於紡織,,這個習俗一直持續到清朝,是六宮之主皇后娘娘的殊榮,也是訓示眾嬪妃的一項責任。日本皇后美智子,也在宮內舉行過『親蠶禮』,足見嫘祖在文化上的影響力。

黃帝時期的疆域遼闊,東及於海,西到甘肅,南到長江,北達釜河,期間與另一支部落領袖蚩尤,在三年內大戰了52回合,後來在河北涿鹿擊敗蚩尤,作戰間期的偉大發明就是指南車。傳說,黃帝37歲成為天下共主,直到110歲,在陝西橋山龍馭升天。

▲黃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研究。此外,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也不再是單一國家的事務,世界各國也積極地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讓黃帝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繼續發揚光大。。(圖/翻攝自華人百科)

黃帝關愛百姓,留下許多文化遺產。傳說他和大臣岐伯、伯高等人討論養生之道,記錄成書便是《黃帝內經》,內容涵蓋人體科學、陰陽五行、天文曆法,被視為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

此外,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文字,被尊稱是「造字聖人」。倉頡的形象是「龍顏四目,上通天聽」,意思是目有雙瞳,聰明過人,他創造最初的28個象形字,從此開啟文明,當天帝要對他論功行賞時,倉頡只要求上天,賜予人民五穀豐登,於是衍生出「穀雨節」的說法。

黃帝的衣冠塚在橋山黃帝陵,稱為「天下第一陵」。歷朝歷代的君主,都會在清明節舉行祭祀黃帝的典禮。歷史上最早的記錄,是在春秋時期的秦靈公三年。

西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稱帝建國,採用變通的辦法(懸掛一張黃帝圖像),在長樂宮舉行隆重的祭典。

即使外族入主中原的政權,例如元朝和清朝,他們也非常重視祭祀黃帝。十四世紀元朝的泰定帝,就頒布聖旨,要求妥善保護黃帝陵以及廣大的園區。滿清統治的兩百六十八年期間,也舉行過36次大規模的祭祀黃帝典禮。因為黃帝代表著中華文明的開端,所以中國人便稱是「炎黃子孫」。

收聽連結: https://reurl.cc/V8xk4N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雲林有愛 品德Smile」podcast節目(品德2) 9-12集節目內容介紹

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小朋友聆聽並學習禮義廉恥的真義,成

2024-07-01 10:00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汝窯珍品拍賣創紀錄!曹興誠先生釋出《北宋 汝窯天青釉洗》

《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溫碗》是台北故宮常常拿來做廣告的明星

2024-06-25 17:26

好好聽Podcast

「雲林有愛 品德Smile」podcast節目(品德2) 5-8集節目內容介紹

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小朋友聆聽並學習禮義廉恥的真義,成

2024-06-24 10:00

健康講座

鹿茸珍饌大公開!國產鹿茸料理包掀起健康飲食新潮流

由農業部輔導,中華民國養鹿協會所主辦之2024年度「非產

2024-06-22 18:35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唐代金銀器風光無限 玉器緣何黯然失色?

台北故宮玉器上萬件,但唐代玉器卻寥寥可數,為何會如此呢?

2024-06-21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