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梅畢業於政大會計系,其後取得台大商學碩士,現任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她於1999年加入台積電,曾任會計長、財務長兼發言人、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2011年擔任企業永續ESG委員會主席。她蒞臨東海演講,題目爲「器識:職場成功之道」。
《晉書》《新唐書》以「器識」論人,今爲台積電對高階主管的期許。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2013年底報導:引用清大校歌「器識為先,文藝其從」,張忠謀改為「器識為先,工程其從」,期許台積人培養「器大•識深」的特質。
商周出版《器識:張忠謀打造「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經營之道》:十年前張忠謀透露,台積電未來的領導人,必須「器大•識深」,訂策略要深、要有世界觀、用人的心胸要大。
顯然,器識已融入台積DNA,熟悉人力資源與組織文化的何副總,特地為我們闡述「器識:職場成功之道」。何副總認爲卓越領導人具有「器大•識深」特質,「器」指格局、胸襟,「識」指見識。有器識者,通常承擔更大責任,得到老闆和部屬的信任。
器大•識深 九大特點
1. 看事宏觀,由大局、長期、永續經營的觀點思考,願意接受短期的不便,並設法降低影響。
2. 以組織利益為考量,從大我的角度思考,而非小單位或個人,要有利他思維。
3. 心胸開闊,為人慷慨。慷慨涵蓋思、言、行為各方面,包括講話不要尖酸刻薄。
4. 不斷學習、自我反省、願意認錯、接受他人建議。許多組織存有「仰望文化」,員工對主管言聽計從,此時主管更要發現自己的不足,不要因員工的仰望而自我膨脹。
5. 重視事情本質,不拘泥形式,必要時即使打破規章也應考慮,前提是充分了解事情本質,且原因能被他人接受。她舉例說明:公司舉辦慶功宴,購買街邊小吃,但小吃店沒有開發票,沒有憑證可向公司報帳,但此筆消費是在合理範圍內。此時,公司可以改變規則:只要有經手人簽章,就能讓員工報帳。
6. 替公司培養人才,支持部屬更上層樓,而非把人才據為己用。資訊也是種資源,主管獲得資訊時,願意與員工分享,讓員工成長,不要害怕自己被取代,而把資源緊緊握在手裡。
7. 敢於放手讓屬下發揮,挑戰部屬的潛力;而主管要有肩膀,願意承擔責任。主管要能分辨:什麼事該讓屬下自己完成?什麼事該輔導他完成?無論結果如何,主管最後都要承擔責任,不可把責任推給屬下。
8. 有勇氣改變現狀,為了做對事情,不怕得罪人。選擇題:「做好人又做對事、做好人但做錯事、做壞人但做對事、做壞人又做錯事」,要選「做對事」大於「做好人」,把事情做對是更重要的。
9. 做人做事,原則清楚,但知變通。
員工開除四類型的老闆
依據哈佛大學2008年文章, 員工離職原因有百百種,高達65%因主管而離職。
■貶低部屬的主管: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部屬, 應關起門來私下告訴他。
■不值得信任的主管: 言行不一、隱瞞資訊、心胸狹窄,容易失去信任。相反地,清廉正直、尊敬員工如同夥伴、將共同目標置於個人利益之上,有助於建立信任。
■無能的主管: 部屬擔心事情會被主管搞砸。
■缺乏安全感的主管。
留住人心的秘訣
1. 創造以人為本,安全信任的管理環境。何副總負責人資業務時,創造了跨級溝通的機會,與下下級部屬談話,並要求他們一定要說實話,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 真誠溝通,不要說一套做一套。
3. 高度重視一起共事的人。人們信任領導,這是件很棒的事,更棒的是領導者也信任部屬。
4. 信用是領導的首要清單。每個領導者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總是盡力贏得員工信任。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會減少主管的威嚴,反而會讓員工願意幫你忙,讓自己與員工一起成長。
5. 領導者的心理健康,能打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當公司內部的溝通管道順暢,員工的心聲能被傾聽,就能創造良好溝通環境。最壞的情況是,員工認為向上呈報不會被傾聽,轉而向外傳達訊息,甚至在媒體上散布不實謠言,破壞公司名聲。
6. 領導者要有虛心受教的精神,持續培養對個人成長的熱情。
何麗梅Lora佳言名句
1. 卓越領導人通常具有「器大識深」的特質。
2. 我並非什麼都會,別期望我會解決你們所有問題,但我們可以一起解決問題。
3. 一個人最大的 power,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不足絕對不會降低威嚴,反而會提高別人對你的信任。
4. 要好好傾聽員工的心聲,讓員工透過健康管道抒發情緒,而非透過社群媒體取暖!
5. 要分清楚「價格」與「價值」,並非任何事情都用錢解決, 每件事對每個人的價值不同, 把價值用dollar sign $ 來表達,可能會貶低了價值。
6. 喚醒一個人的自省能力,才有改變的可能。老闆要有自省能力,承認自己的不足,不要以為自己甚麼都懂,每個人都有需要學習的時候。
7. 樂觀是一個人的最大優勢,悲觀會很容易放棄。
8. 要懂得向上管理,這不是巴結,是讓老闆變成你的激勵,而不是阻力。
9. 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和意義,我快樂了,我的同仁才會快樂。
(誌謝:何麗梅資深副總蒞臨東海EMBA演講,感謝林羽晨、林曉平同學整理講稿。)
EP.05連結 為了推動環境保護及展現生態多樣性,
2024-11-13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