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健康同學會2.0》降低心臟病死亡機率33%居然只需要靠一顆藥丸?

2023-03-01 10:21  作者 / 潘懷宗教授

▲(圖/擷取自freepik)▲(圖/擷取自freepik)

醫藥新聞報你知

美國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心臟科主任福斯特教授和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已經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國際期刊上。該試驗是使用一顆命名為Trinomia (內含三種不同藥物)的“複方藥丸”來預防心臟病患者的繼發性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起原本醫學界的常規治療法,此藥丸可以進一步將病患的心血管死亡率再降低 33%。因此,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討論,往後是否應該藉由複方藥丸來作為預防心臟病患者復發的一項新策略,也就是: 藉由只需要吞一顆藥丸,來簡化常規治療(必須吞3顆藥)且提高病人的服藥順從性,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和死亡率。

 

三合一藥丸是蝦咪?

這顆複方藥丸中含有三種成分:(1) 阿司匹林(100毫克),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形成。(2) 心達舒 (2.5、5 或 10毫克,由醫生依病情決定劑量),血管緊張素轉換抑製劑,控制高血壓。(3) 立普妥(20或40毫克,由醫生依病情決定劑量),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防止膽固醇過高。

 

臨床試驗是如何進行的?

此次募集2,499名在之前6個月內,曾發生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且正在康復的病患,他們來自七個歐洲不同國家(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德國、波蘭、捷克和匈牙利),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常規治療(1241人),另一組接受複方藥丸治療(1258人)。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76 歲,其中 31% 為女性,平均跟蹤患者三年,當病患發生下列4種情形時,就會加以記錄,這四種情形是:心血管原因導致的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非致命性中風和緊急冠狀動脈疏通(revascularization)。結果顯示複方藥丸組患者發生這四種事件的風險比常規治療組患者低 24%。更重要的是複方藥丸組在心血管相關的死亡率減少了 33%,其中常規治療組死亡71人,複方藥丸組死亡48人。

 

服藥順從性提高近2成

實驗剛開始時,由於患者剛剛才發生心肌梗塞,大多數都會努力堅持按時服藥(不論是常規治療組或複方藥丸組),但隨著時光的飛逝,按時服藥的順從性就會逐漸下滑,在這次的實驗中,2年後,複方藥丸組仍堅持按醫囑服藥的有74.1%,而常規治療組則只剩下63.2%的病患。這種良好服藥的順從性,當然是複方藥丸產生更多好處的原因之一。

 

國際專家評論意見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內科部主任,同時也是心臟科醫生的王教授(Thomas Wang) ,針對這次的臨床3期報告,也寫了一篇評論文章,並提出下列幾點看法(1).醫學界使用固定劑量複方藥丸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已被廣泛接受,例如愛滋病和C型肝炎。其中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減少醫生開藥的障礙和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這也在此次的試驗中,清楚看到並加以證明。 (2).試驗也顯示,複方藥丸具有可接受的副作用。(3).試驗期間,兩組病人的血壓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水平並無顯著差異。那麼,到底是什麼體內的生化因素導致複方藥丸組的繼發性心血管事件顯著減少呢?或許較高的服藥順從性有助於改善一些我們沒有測量到的生化指標,這方面仍需進一步確認。(4).這次試驗中的複方藥丸,劑量可以有些許的客製變化,像是心達舒 (2.5、5 或 10毫克)就有三種劑量,立普妥(20或40毫克)也有兩種劑量,可供醫生選擇,總共合計有六種不同劑量的複方藥丸。像這樣的靈活性雖然解決了部分病人的不同需要。但也有人質疑,既然可以生產6種不同劑量配方的複方藥丸,為什麼不允許更多不同成分的複方藥丸呢?例如第四種成分的藥物,也就是在複方藥丸中加入第二種抗血小板藥物,因為有些病人可能需要。筆者認為,將來的研究應該會針對如何在原始多藥策略的簡單性與醫生和患者的最大靈活性中間,找出平衡點,不知讀者以為如何。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健康快報

近半數成人罹代謝異常脂肪肝!根除之道就是改變生活型態

臺灣40歲以上的成人近半數罹患代謝異常脂肪肝!國立中山大

2024-07-04 19:26

健康快報

暑假割包皮正夯!暑假期間是割包皮手術的最佳時機

暑假期間,學生們不需要上體育課,這使得割包皮手術後的護理

2024-07-01 19:00

健康

改善便秘水果!1天吃2顆 每週多上1.5次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

2024-06-30 19:10

健康快報

為捧鐵飯碗竟有「這」症候群 治療師:不理恐致椎間盤退化

一位30歲的上班族李小姐,正在備考公務員拚鐵飯碗。平日即

2024-06-29 00:47

健康

熱中暑死亡率30% 醫:降溫洗冷水恐休克

生活中心/魏君程報導 ▲門諾醫院提醒,常見

2024-06-27 16:59